人草畜和谐共生的“锡林郭勒样本”——践行“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锡林郭勒在行动

在传统畜牧业向现代畜牧业转型的这场大变革中,锡林郭勒盟是一个备受国内外瞩目的存在。

这缘于它特殊的“尊贵身份”:是世界四大天然草原之一;是我国唯一被列入联合国人与生物圈保护网络的国家级草原自然保护区,联合国称其为“欧亚大陆典型草地类样板”。

还有它特殊的战略定位:紧邻京津冀,是距首都最近的大草原;是建设我国北方重要生态安全屏障和构筑祖国北疆万里绿色长城的重要组成部分。

以及它特殊的产业定位:是我国北方重要的绿色畜产品生产基地。

作为畜牧业大盟,随着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草场压力剧增、环境约束趋紧、农牧民增收空间收窄等“成长的烦恼”也如约而至。

面对挑战,锡林郭勒盟苦寻打破瓶颈、疏通堵点的路径。

最终棋子落定: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推进草原生态、畜牧业经济区域一体化协同发展。

凭借着骨子里的绿色基因,锡林郭勒盟阔步发展生态畜牧业,绘出一幅生态美、产业兴、收入高的人草畜和谐共生的现代畜牧业新图景。

年,全盟平均草原植被盖度为45.26%,牲畜存栏万头只,肉类总产量28.92万吨,畜牧业产值达亿元,农牧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元。

绿色发展,成就生态畜牧业可持续发展的“锡林郭勒理念”

草原生态保护始终是锡林郭勒盟发展现代畜牧业绕不过的一道坎儿。

5月22日,十三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内蒙古代表团审议现场,习近平总书记正与大家进行热烈讨论。

“今后不再上了?”总书记所指的,是不在草原新上矿山开发项目。

全国人大代表,锡林郭勒盟委副书记、盟长霍照良回答:“不再上了!全盟六成以上区域都划入生态保护红线范围了。”

“留在那儿,子孙后代可以用。”总书记颔首赞许。

这段对话背后隐藏着锡林郭勒盟的一个痛点。过去,为了带动经济的发展,曾集中上了一批露天煤矿和非煤矿山,由此带来沉重的生态环境压力。

“绿则存,不绿则退。”深谙此理的锡林郭勒盟,把保护好这片草原当作头等大事,对草原乱采滥挖果决按下休止符。

“当经济建设和草原生态环境保护出现矛盾时,要旗帜鲜明地把草原生态环境保护挺在前面,作为第一位的、压倒性的任务,努力探索出一条高质量发展新路子。”锡林郭勒盟委书记罗虎在的话掷地有声。

今年,一个重磅消息轰动整个锡林郭勒草原:六成以上区域面积被划入生态保护红线。其中,生态功能区、敏感区、脆弱区和生物多样性优先保护区等皆在“线”内。

而且霸气规定:坚决不在草原新开矿山,不在草原核心区规划建设风电、光伏项目,关停自然保护区内已有的矿山项目,小散矿山矿业权期满的也不再延续,只要是触碰生态红线的事情寸步不让。

目前,自然保护区内工矿企业退出比例达到%。

霍照良还郑重承诺:“力争到年将所有在期矿山全部建成绿色矿山。”

当时的“上”是为了发展,今天的“不再上”也是为了发展。进退之间,锡林郭勒盟探寻草原保护与发展双赢之路的雄心显露无遗。主攻方向也逐渐明晰:现代畜牧业、清洁能源和文化旅游三大产业。

作为传统产业和优势产业,畜牧业无疑是此次转型中裂变最大的。

对此,锡林郭勒盟早已成竹在胸,做好充足的准备。

算起来,那场转变发展方式,实现绿色发展、科学发展之役,应该是他们第一次在保卫草原上发力。

那是年,为了防止草原超载放牧,化解生态危机,锡林郭勒盟在“围封转移”的基础上,实行了大规模的草场休牧、禁牧、轮牧制度,让草原得以休养生息。

年,又创造性地提出以草定畜、草畜平衡的新思路。

借助国家草原生态保护补助奖励政策的实施,将全盟2.7亿亩草场纳入补奖政策范围,划定草畜平衡区2.2亿亩,禁牧区0.5亿亩,基本覆盖了全盟所有可利用草场。

每年从四月上旬开始,全盟各地就进入30—40天春季牧草返青休牧期,2.2亿亩草原迎来“带薪休假”。

实施休牧的农牧户每亩草场可获得0.75元至1元的补贴。仅此一项,锡林郭勒盟从年开始,每年要投入1.68亿元。

但草畜平衡推行起来并非易事,首要的是解决农牧民减畜不减效、减畜不减收的问题。

锡林郭勒草原的“风云人物”廷·巴特尔成为引路人。

通过摸索实践,他创出“蹄腿理论”:1头牛相当于5只羊的收入。但是,5只羊有20只蹄子,喜欢刨着草根吃,对草原破坏大;1头牛只有4条腿,只吃草尖,不影响草的生长。

他把自家多只羊全部卖掉,改养牛。并将自家亩草场进行四季划区轮牧,结果出人意料:收入大幅增加,草场生态得到明显恢复。牧草长得有小腿那么高,一年四季都有野生动物出没。

在廷·巴特尔的带领下,他所在的阿巴嘎旗洪格尔高勒镇萨如拉图雅嘎查,成了远近闻名的生态村、富裕村。

全盟各地农牧民纷纷来取经,他干脆在家里建起一座农牧民培训基地,被群众称为“廷·巴特尔大讲堂”,培训农牧民达2万多人次。

廷·巴特尔的典型示范,让农牧民看到了草畜平衡的好处,也开始改变养殖思路,算起了生态账、长远账。

今年,东乌珠穆沁旗满都宝力格镇牧民吴海军家的草场长得特别茂盛。上万亩的草场,禁牧和划区轮牧他分割得清清楚楚,其中禁牧区域就有9个。

“这些草留着在春季接羔时能派上大用场。”吴海军神秘一笑,接着道出由来,“由于羊羔吃的都是从这里打下的新草,牲畜抓膘快,也比别人卖价高。”

他拿出自家签订的《草畜平衡责任书》,上面记载着他家的草场面积和现有牲畜数量以及草原监理部门测算出的最高载畜量。

“我严格按照这个测算控制牲畜的头数,草场生态恢复特别快,过去不长草的山头现在都绿了。过去老为饲草不够发愁,现在完全没有这个压力。”吴海军说。

他没有告诉记者自己的收入,但他家气派的双层别墅和越野车已说明一切。

受益的还有阿巴嘎旗牧民达胡巴雅尔。他未曾想到,6年前,把自家0只羊处理掉,买回60头牛,竟让他成了当地有名的养牛大户。

现在,他坐拥亩长势良好的草场和百余头良种牛,创造着每年近50万元的纯收入。

牧民们的成功实践,为顶层设计者提供了最好的参考。年,锡林郭勒盟结合自身实际,提出“减羊增牛”战略,对全盟畜牧业结构做出战略性调整。

尝到甜头的农牧民自觉行动起来,成了草畜平衡、“减羊增牛”战略的最有力支持者。

天然草场超载过牧的牲畜数量终于减下来了。年以来连续三年全盟天然草场载畜量出现负增长,牧业年度牲畜存栏量压减至万头只,较年减少万头只,载畜量控制在合理承载范围内。

与之呼应的是,今年全盟草原植被平均盖度为24.4%,与20年前相比,提高了16个百分点,产草量提高了50%左右。

为了这个数据,锡林郭勒盟不仅仅在落实最严格的草原生态环境保护制度上费尽心力,资金投入力度之大也是前所未有。据统计,党的十八大以来,除国家生态补奖资金外,投入草原生态保护资金共计39.58亿元。

判大势、谋全局,方可观未来。从禁牧休牧到划生态红线,从草畜平衡到减羊增牛,一系列新思路、新战略的出台实施,成就了草原生态保护与现代畜牧业发展的“锡林郭勒理念”,由此引发了生态畜牧业的地震,拉开了从数量扩张型到质量效益型转变的帷幕。

提质增效,建立具有国际领先水平的“锡林郭勒标准”

3年前,西乌珠穆沁旗白音华镇罕乌拉和宝日胡舒两个嘎查的6户牧民,拆除各家围了整整20年的网围栏,组建了畜牧业专业合作社。

他们整编出1.2万亩草场,并把全部家当——只羊、头牛、匹马以及棚圈,都拿出来入股,进行统一经营。

拆掉的不仅是围栏,更是发展的壁障。

合作社成员巴音孟克说,这次拆掉网围栏,是草牧场确权的“三权分置”改革政策给他们吃了颗“定心丸”。大家一起商定,通过经营权流转,进行规模化经营、现代化发展。

从过去的“单兵突围”转变为“兵团作战”,合作社的出现,成为牧民进行规模化、组织化、标准化科学养殖的转折点。

巴音孟克们非常清楚,接下来的每一步该怎么走。

因为,有政府大的发展战略充当“指南针”:推动“减羊增牛”,提升优质良种肉羊产业效益,在控制规模、提高质量、优化结构上做文章:加快发展优质良种肉牛产业,多措并举把肉牛产业做大做强。

扶持政策也送来“及时雨”:有条件的地区要建设规模化养殖场、专业合作社、家庭牧场和繁育核心群,加强现代良种肉牛肉羊繁育体系建设,不断扩大优质良种肉牛养殖规模。并针对性提出,调整优化畜群结构和养殖结构,从经营管理、基础建设、实用技术3个方面进行配套,选择人工草地、家畜改良、繁殖成活、短期育肥和冬春饲舍5个方面进行突破。

在正蓝旗上都镇西北城郊,金马鞍家庭牧场的主人额日和木是个“养牛明星”。

由于经营有方,他的家庭牧场在年被自治区农牧厅评为“肉牛标准化示范场”,年被认定为正蓝旗《新型职业农牧民实训基地》。

自动化喂养设备、改良版的绑定架、升级版的暖棚……额日和木的家庭牧场现代化程度让人眼前一亮。

根据现有草场载畜量,他用6个月补饲、6个月放牧的方式,按照早补饲、早接犊、早冷配、早出栏的科学养牛方式,实现“少养精养优养”和多季出栏的目标。

牧民们争购他家的种公牛犊和基础母畜,一头6月龄的牛犊就能卖到2.8万元。

与额日和木一样,牧民李海龙是苏尼特右旗赛汉塔拉镇都呼木嘎查的“养羊明星”。

5年前,旗里建起了改良配种站,让他的养殖技术、养殖观念发生了根本改变。每隔两年,他就换一次种公羊,由于个头大、肉质好,很受大企业的欢迎。

让李海龙自豪的是,他家已升级为“苏尼特羊繁育基地”。

羊成“精英”、牛变“新宠”,两大优势主导产业的兴起,让锡林郭勒盟的畜牧业产业布局和结构更加合理。

现已建成国家级肉牛核心育种场1处、核心群群,年完成黄牛改良80.4万头;建设国家级肉羊核心育种场1处、核心群群,年生产优质种公羊3万只。基本形成“南牛北羊”的产业格局。

在此基础上,锡林郭勒顺势提出构建“一区一带”产业发展战略格局。在中北部和西部地区建设锡林郭勒羊中国特色农产品优势区,打造以南部区域为重点的优质良种肉牛产业带。

畜牧业高质量发展的蓝图越来越清晰、越来越宏伟。

草原之变,方兴未艾。实现“畜牧业强盟”的梦想,提升产业化水平、增强畜产品市场竞争力是“必选题”。

“要通过大型龙头企业的示范带动,来加快推进锡林郭勒盟畜牧业转型升级,实现生态牛羊肉向高品质、高附加值要效益,带动农牧民增收、草原增绿。”罗虎在一语中的。

锡盟大庄园的引进,最具标志性。

作为世界肉类组织执委单位,大庄园的引进不单是为建设一座传统意义上的工厂,而是通过行业的示范,加快推进锡林郭勒盟畜牧加工产业的升级。

世界顶级的德国伴斯屠宰分割设备及真空蒸汽吸毛机、打毛机、扯皮机、液压剪等自动化设备正在高效率运转;每一块肉都要经过64道管控工序、18道关键控制点层层把关……

在亚洲产能最大、先进程度最高的大庄园牛羊肉产业示范园里,记者亲眼见证了世界一流标准畜牧产品加工企业的“硬核实力”。

除了大庄园,还鼓励和引导现有企业以兼并、重组、参股、联合等方式,淘汰低端落后产能,成功打造出额尔敦、台湾元盛、华润五丰等多家在国内叫得响的行业领军企业。

同时,锡林浩特市、苏尼特左旗、苏尼特右旗、东乌珠穆沁旗、西乌珠穆沁旗5个农畜产品加工园区相继诞生,给这些现代化生产加工企业开辟了一个集中、集聚、集约发展的“新乐园”。

畜产品精深加工能力发生了令人难以置信的飞跃,一举达到国内行业领先水平。精细分割率达到65%以上,形成了以冷鲜分割肉为主的多个品种,畅销全国多个城市和地区。

畜牧业现代产业体系、生产体系、经营体系的构建,让锡林郭勒盟的品牌建设一起步就一鸣惊人。

“锡林郭勒羊肉,吃了忘不了。”年,这段30秒的广告在央视和内蒙古卫视滚动播出,将锡林郭勒牛羊肉美食节推上了央视《消费主张》栏目。

同年,苏尼特左旗通过央视的层层审核,正式加入CCTV微视一镇一品项目。

已经数不清这是“锡林郭勒羊肉”第几次的高光时刻。

从“中国地理标志证明商标”到“中国驰名商标”“中国特色农产品百强公用品牌”“中国区域农业产业最具影响力品牌(畜牧类)”“中国肉类食品行业最具价值影响力品牌”等,它一路开挂。

“锡林郭勒草原羊肉”“锡林郭勒羊”等地理标志证明商标还在国家知识产权局核准注册。

高起点缘于对养殖环境管控的高要求。

为了实现养殖全产业链可追溯,锡林郭勒盟积极引导采用智能化养殖设备,通过搭建各类信息管理系统,连贯了饲养管理、畜禽防疫等各个环节。

放牧不用挨个看,通过软件对牲畜头数、状态及饮水情况进行实时掌握;远在外地,用手机即可远程操作防疫记录、环控分析、牧场监测等牧活儿;扫下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neimengguzx.com/fmgjy/17155.html